本品系用1~2株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接种适宜培养基培养,经灭活、浸泡、滤过除菌后提纯制成;或提纯后经冷冻真空干燥制成。提纯牛型结核菌素
[性状]液体制品为无色或略带 黄褐色的澄明液体;冻干制品为乳白色或略带淡黄褐色的疏松团块,加稀释液后迅速溶解。
[作用与用途]用于皮内变态反 应诊断动物牛结核病。
[用法与判定] (1) 牛皮内变态反应液体提纯牛结核菌素不用稀释,冻干制品应先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成每毫升含10头份(2000U/头份)后使用。不论牛只大小,一律于颈中部上1/3处剪毛(或提前1日剃毛),用酒精棉消毒后,皮内注射0.1 (1头份) mlo 3月龄以内的犊牛,可在肩胛部作试验。注射菌素前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作好记录。
注射后72小时判定,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并用卡尺测量术部皮皱厚度,作好详细记录。如有可能,对阴性和可疑牛,于注射后96小时和120小时再分别观察1次,以防个别牛出现较晚的迟发型变态反应。
判定标准:
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等于或大于4.0 mm。
可疑反应局部炎性反应较轻,皮厚差在2.1~3.9mm。
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 mm以下。只要有一-定炎性肿胀,即使皮厚差在2.0 mm以下者,仍应判为可疑。
凡判为可疑反应的牛,即刻在另- -颈侧以同一批菌素同- -剂量进行第2次注射,再经72小时观察反应。
(2)牛、禽两型提纯结核菌素的对比诊断本试验适用于结核检疫中遇到的可疑牛和弱阳性牛,或牛群有感染禽结核菌或副结核菌等的可疑症候时。方法和判定:于颈中部上1/3处按常规剪毛、测量原皮厚,消毒后,皮内注射提纯禽型结核菌素0.1 ml (1头份),在同侧颈中部下1/3处(距离上述注射点不少于10cm)同上述方法皮内注射提纯牛型结核菌素0.1 ml (1头份),注射后72小时判定(如有可能,分别于24、48、 72和96小时各观察1次)。详细观察和比较两种菌素炎性反应的程度,并用卡尺测量其皮厚,计算出皮厚差。(如果增加48和96小时的判定时间,即可比较出两种菌素炎性反应消失的快慢)。判定:如果禽型结核菌素的反应大于牛型结核菌素,两种菌素之间的皮厚差在2.0 mm以上,且禽结核菌素的反应消失也较慢,这可能是感染了禽结核菌或副结核菌等引起的反应;反之,则可能是感染牛型结核菌和人型结核菌所引起的反应。如两种菌素炎性反应相近似,皮厚差在2.0 mm以下,则需根据被检牛群是否已定性为结核牛群或副结核牛群,如己定性为结核牛群,则判为结核牛,如E已定性为副结核牛群,则判为副结核牛,必要时隔3个月后重检,如仍为可疑,则酌情处理。
(3)其他动物皮内变态反应同时用牛、禽两种提纯结核菌素在体两侧对称皮内注射0.1ml ( 1头份)。马的注射部位与牛的注射部位相同;猪、绵羊在耳根外侧注射;羊在肩胛部注射。注射后72小时判定,判定标准与牛、 禽两型提纯结核菌素的对比诊断相同。